苗木导航:首页 > 栽培技术 > 正文

菊花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苗木买卖网 发布时间:2014-12-30 苗木求购信息 苗木论坛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苗木买卖网看到的】

病原 为菊壳针孢菌。又称褐斑病、斑枯病。是菊花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特点 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期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直径2~10毫米。感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浅,呈灰白色,出现细小黑点,严重时只有顶部2~3片叶无病,病叶过早枯萎,但并不马上脱落,挂在植株上。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浸染源,分生孢子器散发出大量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秋季多雨、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差异,如紫荷、鸳鸯比较抗病,而广东黄感病最重,分根繁殖的植株病重,从健壮植株上部取芽扦插时感病较轻。

  防治方法

  ①小面积种植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②改善种植环境。发病严重的地区实行轮作,栽植密度不要过密,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排除积水。

  ③发病期间用100~150倍的波尔多液或80%敌茵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也可将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与80%敌菌丹500倍液混合喷洒,或用45%百菌清、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喷洒效果比单一用药要好。

  推荐阅读:

  亚菊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四川蜀南竹海开展景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湖北省恩施市森防站积极“诊治”桂花虫害

  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展飞机防治刺槐食叶害虫


相关苗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