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导航:首页 > 栽培技术 > 正文

杜鹃花瘿瘤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苗木买卖网 发布时间:2014-12-30 苗木求购信息 苗木论坛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苗木买卖网看到的】

症状:对杜鹃花嫩枝、梢和叶片均可危害。叶片受害后边缘或全叶肿大肥厚,呈瘤状或半球状肉质菌瘿。嫩枝受害后亦肿大增粗成肉质菌瘿,影响抽梢。花受害后,花瓣表面或凹陷处长出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子实层。后期,菌瘿变褐,枯萎脱落。

  病原:为半球状外担菌Exobasidium hemisphaer-icum Shirai,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菌目。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残体上越冬,翌年日平均气温升到1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即开始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幼叶、嫩梢或花瓣。半个月后,病部开始变色枯萎,25天左右病叶完全枯萎脱落。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第一次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为第二次发病高峰期。

  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春、秋二季摘除并销毁有病组织,冬季将杜鹃园的残体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

  3、在3月上旬和9月中旬,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推荐阅读:

  玉簪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安徽省肥西县开展绿色长廊杨树食叶害虫统防统治

  江西省永修县三项举措开展通道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

  江西省资溪县开展樟萤叶甲防治工作


相关苗木广告